1967年,一支神秘的特種兵部隊秘密進駐涪陵深山,開挖地下核工廠。所建造的為生產原子彈服務的重慶816地下核工廠是“世界第一人工洞體”,工程總投資7.4億元。至1984年停建時,已完成85%的建筑工程、60%的安裝工程。2002年4月國防科工委下達解密令——816地下巨型核軍工洞重見世人。2010年,“816工程”首次作為景點向游客部分開放。隨后,為了進一步完善升級景區設施,2015年涪陵區政府對“816工程”進行為期一年的全封閉打造。2016年9月25日,休整一年后重新開門迎客。
2018年1月27日,816工程(816景區)入選“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”。
2010年4月份,被稱為“世界第一大人工洞體”的重慶涪陵816軍工洞體,首次作為旅游景點對外開放。該工程1967年開工,前期由工程兵進行開鑿打洞,1975年后由816工廠建設隊伍進行廠房建設,前前后后共用人力6萬多人。由于國際形勢變化和國民經濟戰略調整需要,該工程1984年停工。2002年4月解密。
816地下核工程總建筑面積10.4萬平方米,大型洞室有18個,道路、導洞、支洞、隧道及豎井等達到130條,所有洞體的軸向線長疊加達20余公里,其中,最大洞室高達79.6米,側墻開挖跨度為25.2米,拱頂跨度為31.2米,面積為1.3萬平方米。這樣“洞中有樓、樓中有洞,洞中有河”的工程設計在1978年曾獲國家科技大會獎集體獎。
2018年1月27日,816工程(816景區)入選“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”。
所在地:重慶市涪陵區白濤街道
始建年代:1967
主要遺存:洞室、道路、導洞、支洞、隧道及豎井等;主廠房、反應大廳、反應大鍋、中央控制室等;電機、控制設備等
入選理由:三線工程之一,中國第二個核原料工業基地,號稱“世界第一人工洞體”;中國第一臺原子能發電廠;中國唯一解密核反應堆。
洞體構造:
山體外景:軍工洞體緊靠烏江,背靠武陵山。山高林密的小山包下,隱匿著工程浩大的地下核工廠,但從外貌看,除筆直高大的排風煙囪外,看不出任何工程的痕跡。
內部聯接:為修建該工程,整座大山被挖空,洞廳共9層高達79.6米,總長24公里。洞體施工挖出的石方量有151萬立方米,如果將這些石渣筑成一米見方的石墻,可長達1500公里;山體周圍共有大小19個洞口,根據不同規劃,人員出入口、汽車通行洞、排風洞、排水溝、倉庫等應有盡有;里面共有大小洞室18個,道路、導洞、支洞、隧道等130多條。到80年代停工,洞體已完成建筑工程量的85%,安裝工程量的60%;總投資達7.4億元人民幣。當年工程停止后,有些洞口被封,因此沒有人知道洞口的確切數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