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磁器口簡介:
千年古鎮,重慶縮影。位于重慶市沙坪壩區嘉陵江畔的古鎮磁器口,轄區1.8萬人,面積1.5平方公里,距繁華的主城區僅3公里,是不可多得、古色古香的傳統文化歷史街區,是人文薈萃、風景優美、獨有“一江兩溪三山四街”地貌的旅游勝地,是交通便利、休閑娛樂、重溫老重慶舊夢的好去處。 磁器口始建于宋真宗咸平年間(公元998年),因明朝建文帝朱允?殺苣言?隱修于鎮上寶輪寺,故又名龍隱鎮。清朝初年,因盛產和轉運瓷器,而得名磁器口,作為嘉陵江邊重要的水陸碼頭,曾經“白日里千人拱手,入夜后萬盞明燈”,繁盛一時,美譽為“小重慶”。 磁器口歷史文化底蘊豐厚,是重慶歷史文化名城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。巴渝文化、宗教文化、沙磁文化、紅巖文化、民俗文化各具特色:有古樸粗獷的巴渝遺風,有古風猶存的茶館、有歷史傳承的碼頭文化;有佛、道、儒三教并存的九宮十八廟;有正氣凜然的紅巖志士抗戰遺址;有獨具特色的川劇清唱、火龍表演,有工藝獨特、品種繁多的傳統旅游產品,有享譽四方的毛血旺、千張皮、椒鹽花生等飲食三寶,任你品味,任你選購?!耙粭l石板路,千年磁器口”,其鮮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強大的吸引力,海內外每年前來參觀、旅游的賓客達300余萬人次。
磁器口“三多”
古鎮磁器口,從老人們的敘談中得知,古鎮昔有“三多”:廟宇多、名人足跡多、茶館多。
廟宇多
在磁器口,幾乎所有的人都知道“九宮十八廟”之說,寶輪寺、云頂寺、復元寺、文昌宮……不一而足。在小巷穿行,只要發現殘墻斷垣,向居民打聽,準會得到這樣的答復:“這里原來是個廟子?!蔽羧?,在這里香會、廟會、花會,以及正月龍燈、清明風箏、端午龍舟、七月河燈、中秋賞月、重陽登高等,一年到頭從不間斷。在老百姓中流行著這樣一句話:“初一十五廟門開,燒香拜佛請進來?!爆F在得以保存下來且較完好的只有“寶輪寺”,“寶輪寺”建于唐初,大雄寶殿正梁上刻有“尉遲恭建修”字樣。寺地范圍較大,由大雄寶殿,至馬鞍山,一直到童家橋,都是寶輪寺范圍,到處都修建有神殿廟宇,氣勢恢弘。有僧侶300多人,香火旺盛。此寺毀于明末清初,張獻忠入川時,把廟宇幾乎燒盡,僅存大雄寶殿。后經培修川主殿、觀音閣、天王殿及禪房。大雄寶殿的殿柱是約兩人合抱的馬桑樹,其余殿宇的柱子直徑不過一尺大小。而大雄寶殿的建筑內外結構未用一顆鐵釘,且是全木結構。殿中兩樁刻有盤龍抱柱,栩栩如生。最奇的是兩柱基石,一柱凸出地面尺許,一柱凹下幾寸,但兩柱平衡,歷時千年之久,全殿無歪斜之影,真可謂天工巧匠,堪稱一絕。大雄寶殿佛爺座像前一井,可通嘉陵江河邊的“九石缸”,曾有人以鴨投入井內,事后在“九石缸”發現。此井在平時用石鼓蓋上的。最使這千年古鎮增色不少的是,有不少的名人來過磁器口古鎮,不少已成為老人們回憶的佳話。傳說明朝初年朱元璋之孫允炆皇帝被四叔燕王朱棣篡位,削發為僧來重慶,隱避于寶輪寺,天王殿墻上有“龍隱禪院”四個大字。故將原“白巖鎮”改名為“龍隱鎮”。龍隱鎮方圓三十余華里,上至井口,下至李子壩為界。
名人足跡多
到20世紀初四川總督劉湘到磁器口,開辦了煉鋼廠、機修廠,成為四川最早的煉鋼基地。
在抗日戰爭時期省立教育學院在磁器口辦學時,學貫中西的國學大師吳宓在這里任教,除傳道授業、著書立說之外,偶爾也會到鎮中心的茶館去坐坐,一邊品茶,一邊與茶客擺擺“龍門陣”,了解民情與社會。著名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,美籍華人丁肇中,在抗戰時期就曾就讀磁器口正街寶善宮內的嘉陵小學。磁器口鳳凰山作為國民政府教育部美術委員會駐地,聚集了徐悲鴻、傅抱石、王臨乙、張書族、豐子愷、宗白華等眾多的全國知名的美術家及美學家?!都t巖》小說中的“華子良”,更是家喻戶曉,在磁器口留下了他革命活動的足跡。據老人們講,華子良經常到鎮上買菜,擔鹽巴,挑醬油,買完東西就走,老輩人都見過,而且與地下黨接頭的地點便在磁器口的一棟穿斗房子里,只是說不清是那一棟了,這更增添了古鎮神秘色彩。
茶館多
在古鎮磁器口最有特色的一景是茶館。昔日在這千年古鎮,隨處可見茶館。當年的水手、袍哥大爺、閑雜人等都喜愛出入此間,茶館成了龍蛇混雜之地。在陪都期間,這一個小鎮茶館達100多個。其特色是“書場茶館”,又稱藝人茶館,是品茗欣賞民間藝術的地方。書場茶館戲曲品種不少:有川劇坐唱(打圍鼓)、四川清音、四川竹琴(揚琴)、荷葉清唱更普遍是說書茶館。坐茶館的人絡繹不絕,座無虛席。賣報的報童:‘賣報,賣報”的喊聲不絕于耳。姑娘和大嫂們:“賣瓜子,南瓜子,葵瓜子,賣花生,磁器口的鹽花生!”叫賣聲清脆響亮。特別是晚上能在茶館登臺說書的人,都是上品的高手,所以人們稱之為“品仙臺”,都是掛牌說書,看誰有絕技高招,誰能爭取更多的茶客,誰就能得到“紅包”。哪一位說書人講得好、茶館的生意必定會更加興隆、老板自然高興,說書人得的紅包就越厚實。直到如今,茶館仍是磁器口一景,百來米長的老街便有13家茶館,家家茶客滿座,古風猶存。
二、磁器口景點
翰林院
翰林舊居“一門三舉子,五里兩翰林”,磁器口翰林院原為鯉魚石學舍,清末又孫氏以價在此辦學授課。其后人在此讀書,考中三個舉人。另又學生黃鐘音、段大章中進士等,授翰林院編修。因此,磁器口的翰林院是當時讀書人向往之地。房屋現保存中院,內庭有小拜月臺,是當年主人舉行家庭祭的地方。
巴渝民居館
展館濃縮古鎮建筑的精髓,穿越時空的阻隔,走進追憶的長廊,感受木、石、磚的建構,圍合的空間,寧靜的院落。鍾家院鐘家大院是慈禧太后管家鐘云亭所建,距今有120年歷史。該院子兼具北方四合院與南方四合院的特色。
寶輪寺
寶輪寺明朝建文帝避難時曾在此隱居,故寶輪寺又名龍隱寺,磁器口舊稱龍隱鎮,現存寺內“大雄寶殿”四個蒼勁有力的湯金大字,是我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樸初所題。該殿為明代建筑,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。整個大殿金碧輝煌,沒有一顆鐵釘,堪稱我國建筑藝術之瑰寶。多年來,寶輪寺暮鼓晨鐘,香火不斷,每逢春節廟會,從四面八方涌來的善男信女絡繹不絕。在這里燒幾柱香,許個心愿,保全家平安。
文昌宮
文昌宮磁器口轄區是九宮十八廟的圣地。香火最旺的廟子數寶輪寺,道觀中最熱鬧的就是文昌宮。磁器口民謠:歌樂靈音寺,龍隱鳳凰臺,渠涪文昌水,石馬桂花香。
深水井
深水井是古鎮保存完好的明代古跡之一,相傳明建文帝輾轉流落到磁器口時,為躲避官府追捕,曾于枯井中藏身,饑渴難耐之時,井中突生甘泉,飲后饑渴頓消,脫險后到磁器口的寶輪寺出家隱居。故鄉人們稱其為“生水井”、“僧水井”。后誤為“深水井”,世代相沿流傳至今。
寶善寺
寶善寺的大門不在道觀軸線正中,而偏向東南,面向嘉陵江,暗合道家水火相克之意。民國時期辟為嘉陵小學丁肇中在此讀了3年小學。寶善宮內可參觀陶瓷博物館,了解制陶全過程,還可以參觀丁肇中紀念室。
少婦尿童
少婦尿童塑像,童子JJ不斷有自來水流出。相傳明建文帝朱允文避難來磁器口寶輪寺時,仙人托夢讓他童子尿治好了他的病。
汪逆跪像
汪逆跪像為紀念抗戰陣亡的將士而塑的大賣國賊汪精衛、陳璧君夫婦的跪像。
三、磁器口古鎮美食
毛血旺
毛血旺系重慶特色小吃,乃磁器口名特三絕之一,是將毛肚、血片、鱔魚、鴨血旺一起煮。民間有到磁器口不吃毛血旺,等于沒到“磁器口”的說法,只有在磁器口才吃到地道的毛血旺。
每個名菜品都會有傳奇,毛血旺當然是窮人家發明。說是70年前一個偶然機會,小攤販張氏胖嫂,在雜碎湯里直接放入鮮生豬血旺,覺得越煮越嫩,味道更鮮。因這道菜是將生血旺現燙現吃,遂取名毛血旺。又據說最早是船工們的最愛,因為沒錢,吃不起肉,只好吃這種雜碎。由于毛血旺麻辣鮮香四味俱全,湯汁紅亮、味濃獨特,真的好吃,流行開來,成了社會各階層膾炙人口的巴蜀名菜。
古鎮雞雜
古鎮雞雜是到磁器口游覽必吃美食,用海椒、豆瓣、泡姜、泡椒、大蒜、花椒等調料為基礎熬制湯料,以雞內臟(雞肝、雞胗、雞腸、雞心)為主菜,加以小菜打底。用火鍋的形式上桌,熱氣騰騰,其味道麻辣鮮香。是磁器口用中餐的不二選擇。
千張皮
古鎮千張的制作非常講究。都選上好的黃豆,再取深水井的水浸泡,在石磨上細磨成豆漿后,再用細白布濾出漿汁;然后滾水下鍋,文火熬煮,不用膽水;漿汁燒老后用細麻布鋪一層濾一層,榨上一天后,再一張一張的揭下來。千張由此而成。
軟燴千張,將千張切為二分寬、寸長韭菜葉般的細絲,加上純堿將千張絲燒開,撈在瓦罐內用清水浸泡去堿至發白備用。用化豬油炒,加肉湯燒開,加醬油、味精、加入肉絲下鍋燴炒后,下韭黃炒轉,再下5錢化油,起鍋置于盤中,撒了花椒面,即成。這就是軟燴千張。此菜入盤,一青二白;動筷,柔韌不碎;進嘴,細膩爽口,深受食客歡迎。軟燴千張也成了磁器口的一塊招牌,享譽重慶。磁器口古鎮的千張,豆香縈繞舌尖,滋味綿長,猶如古鎮的故事一般,訴說不盡。
椒鹽花生
燒酒一壺鹽花生。即椒鹽花生。用上好的紅皮花生(又稱冬花生、小花生、小河花生,籽皮鮮紅,小而飽滿,籽碎化渣,一般一枚有三四粒籽,多產于嘉陵江上游的遂寧一帶。磁器口過去也有栽種)用鹽水浸泡,入味后取出曬干,再用河沙炒好即食,是下酒飲茶的好東西。另外重慶天氣潮濕,喜吃花椒,也有人用花椒、鹽巴和醬油來煮花生,風干即食的,這叫椒鹽花生。
陳麻花
磁器口麻花指重慶市磁器口所產麻花。瓷器口麻花有八個品種:甜、椒鹽、麻辣、蜂蜜、海苔、五香、蔥油。甜味,香甜可口,入口即化,老少皆宜;椒鹽麻花,口味純正,酥脆化渣;麻辣麻花,重慶口味,集甜、麻、辣于一體,回味無窮;蜂蜜麻花,口味純正,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元素。因其選料上乘,采用全手工制作,具有香、酥、脆、爽,久放不棉等特點,男女老少都愛吃,有人形容說“嚼著驚動十里人”。正緣于此,古鎮陳麻花于清朝末年間在巴渝大地流傳開來。
糍粑
磁器口古鎮糍粑以糯米為主料,將其浸泡后擱蒸籠里蒸熟,再迅速放在石舀里舂至綿軟柔韌。趁熱將飯泥制作成可大可小的團狀,擱芝麻炒香磨粉拌白砂糖(或是黃豆炒香磨粉拌白砂糖)的盤里滾動,即可取食??诟邢闾?。
四、磁器口旅游交通指南
公交車
乘中巴車和220路公交車十分鐘可到達古鎮,北碚方向游客,可在童家橋下車從金蓉門進入古鎮。江北,南岸,九龍坡,渝中區到沙坪壩交通極為方便,乘坐大巴、中巴、出租車均可。
公交線路:202路— 220路—220路定時線—237路—261路空調—467路——503路—553路—808路—843路區間
重慶江北國際機場→磁器口古鎮: 機場大巴→紅旗河溝→轉乘202路公交車→沙坪壩→磁器口(正門)
重慶火車北站→磁器口古鎮: 乘202路公交車:紅旗河溝→沙坪壩→磁器口(正門)
重慶火車站→磁器口古鎮: 乘503路公交車:菜園壩(重慶火車站)→牛角沱(洞口)→步月村→磁器口(正門)
朝天門碼頭→磁器口古鎮: 乘503路公交車:朝天門交通廣場(長途站)→朝天門→長濱路→菜園壩(重慶火車站)→牛角沱(洞口)→步月村→磁器口(正門)
重慶汽車北站→磁器口古鎮: 乘202路公交車:紅旗河溝→沙坪壩→磁器口(正門)
陳家坪汽車站→磁器口古鎮: 乘806路公交車:陳家坪→南開中學→轉乘843路公交車→磁器口(正門)
輕軌
乘坐軌道交通:2012年12月,地鐵一號線“沙大段”通車,到磁器口站下車即達。